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磊 通訊員 丁元拾 戴鼎 胡志旺
廣泛應用于5G新基建及電子終端產品的高純陰極銅,哪個工廠可以產出純度99.99%以上的這種新材料?答案在黃石。
近日,中色大冶弘盛銅業40萬噸高純陰極銅在黃石新港園區投產,達產后可新增年產值300億元。放眼全球,能運用“雙閃”最新工藝的工廠僅有6家。
作為傳統工業基地,湖北最早的鐵路、最早的水泥廠、最早的電廠、最早的煤礦均誕生于黃石。如今,一批如高純陰極銅、鋰電材料等新“黃石制造”涌現,為工業經濟注入新優勢。
一季度,黃石GDP同比增長6.4%,增速領跑全省,該市實施“工業倍增”計劃,迎來新一輪增長期。
工業總產值沖刺5000億元
黃石有賡續千年的工業底蘊。今年,黃石被賦予“打造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”的目標定位,迎來新的歷史機遇。
然而,靠什么支撐重要增長極?今年以來,省領導頻繁來黃石調研,為這座傳統工業城市把脈問診——“搶抓機遇,打造工業強市,力爭工業總產值翻一番、達到5000億元”。
工業強,則城市強。黃石市委、市政府清醒地認識到,以當前的體量和能級,還難以支撐重要增長極。工業是黃石的“立命基礎”,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“牛鼻子”,要擔負起“重要增長極”的重任和厚望,必須超常規發展工業。
一季度項目拉練后,該市經濟形勢分析會上,端出“工業倍增”計劃:在去年工業總產值2571.95億元基礎上,今年達到3500億元。至2026年,工業總產值翻一番、達到5000億元。
“體量不能小、增速不能慢、品質不能低、發展不能虛、底線不能破”。黃石舉全市之力推進“工業倍增”,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。
重大工業增長點“春意盎然”
“工業倍增”,底氣在哪?黃石緊緊圍繞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的目標定位,搶抓機遇、乘勢而上,全力以赴穩增長、防風險、推改革、惠民生,經濟社會發展延續去年以來“穩健均衡”的良好態勢,總體呈現“開局精彩、穩中有進、整體向好”的特點。
看運行。該市主要經濟指標持續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陣,規上、規下工業增加值增幅均居全省第1。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3.6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.3個百分點,凸顯了工業的“盎然春意”。工業向好提供了優質稅源,該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6.5%,增速全省第2。
看活力。全市一季度貸款余額比年初凈增218億元,是去年全年增量的77.8%,新增存貸比154.5%、全省第1。全市凈增“四上”企業120個,總數達到2320個。其中,新增規上工業企業77家、凈增43家,總數突破800家,達到842家,比去年同期增加70家。
看存量。該市去年儲備了諾德鋰電等5個百億元以上重大項目,華鑫實業、湖北優科、大冶特鋼鍛造三期、慈田傳動二期、黃石科技城三期等一批龍頭項目蓄勢待發。100個預增產值過2000萬元的增長點已有56個按時序投產,弘盛銅業、聞泰科技、華新機制砂等重大增長點,一季度分別新增產值37.74億元、10.83億元、4億元。
新“黃石造”加速崛起
一批“黃石制造”“黃石智造”加速崛起,工業總量和質量同步提升,鋪就黃石“工業倍增”升級之路。
大冶特鋼460鋼管廠,數字化應用平臺為460鋼管機組植入智慧工業大腦,讓每根鋼管都有一個身份證?!绊椖拷衲?月投產,一季度實現產值37.7億元?!贝笠碧劁擖h委書記、總經理蔣喬說。
眼下,一批以大冶特鋼、大冶有色、華新水泥為代表的黃石老牌制造企業憑借科技賦能,以技改升級推動“二次創業”,極大拉動了黃石工業增長。
在大冶湖高新區,去年8月投產的湖北祥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9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行。公司負責人劉培智說,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生產高分子功能膜、阻隔膜產品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,“訂單排到6月份,一季度產值可達4.8億元?!?/p>
圍繞新材料、電子信息、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、臨空經濟四大產業鏈,黃石培育出重點優勢產業集群,成為黃石新工業新增長極。一季度舉辦3次大型招商推介會,簽約項目169個、總投資額1218億元,完成一季度目標任務的169%、121.84%。
黃石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重點抓好新港重科年產225萬噸特鋼項目、神通光學鏡片等十大新開工項目,聞泰科技二期、湖北優科綠色精密制造產業園等十大續建項目,長城汽車、諾德鋰電銅箔一期等十大投產項目,“實現項目快開工、快建設、快投產,用項目攻堅提速換來產業發展增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