潛江新聞網訊 “拉”出精氣神,“練”出新氣象。剛過完“五一”小長假,我市立即開展一季度項目集中拉練。市委、市人大常委會、市政府、市政協領導,法檢兩長齊上陣,利用兩天時間,對全市23個區鎮街道進行檢視,并連夜召開會議,現場通報區鎮街道考核得分及排名情況、市直部門服務項目考核評價結果。
縣域經濟發展,倚重項目支撐。此次項目拉練把全市重點項目建設拉出來比一比、看一看,誰是標桿,誰是“蝸?!?,一目了然。大會上,各區鎮街道按重點園區組、工農并舉組、特色農業組分組進行評比,各組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分別作了發言,現將各榜首單位的發言摘要刊發,激勵先進、鞭策后進。希望各先進單位戒驕戒躁、再上層樓,各后進單位知恥后勇、奮起直追,共同為加快建設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貢獻力量。
澤口街道辦事處
扛旗爭先 勇當先鋒
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
今年以來,澤口街道緊盯目標任務,傾力推進項目建設,一季度經濟工作整體進展良好。
以高視域錨定經濟發展“大航向”
搶抓戰略發展機遇期,合理劃定“三區三線”,為園區項目招引和企業落戶預留充足發展空間;合理利用合格化工園區認定與復核契機,進一步補齊了園區安全、環保等方面短板,同時,C級化工園區的認定也有效提升了園區的吸引力與承載力。運用區域評價成果展,完成了潛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(一區五園)區域性評價報告編制,便于企業直接使用評價成果,切實為企業辦理前置手續節省了評價時間和成本。統一組件報批時間軸,以“及時給企業交地,全力促項目落地”為使命,搶前爭先、自我加壓,提前謀劃辦理待開工項目批次用地手續,在兩個月內完成了董灘片區2000余畝地塊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調查,為后續土地收儲、項目落地轉化節省了寶貴時間,切實做到了變“項目等地”為“地等項目”。
以全保障護穩經濟發展“壓艙石”
以征地拆遷促項目落地,以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為出發點,主要領導坐鎮指揮,科學謀劃、精準調度,攻堅期帶隊赴外地,以時間換空間、化被動為主動,提前完成任務,為項目發展騰出空間。以優化配套“助”項目建設,一方面配合交通部門加快道路工程建設,推動廣澤大道東延、澤口大道建設滿足沿線企業使用需求;另一方面加快電力遷改,推進竹市變電站、化工管廊二期和物流通道等配套設施建設,變所有手續和配套由項目“推著走”為“跑在前”,切實解決項目建設后顧之憂。以資源優勢保項目投運,充分吸引關聯企業,在企業落地、建成后積極牽線搭橋,促成合作,保障企業投運所需的公共資源,實現要素互通、產業互補、互助共進發展格局,發揮循環經濟整體效益。
以優服務鍛造經濟發展“新動能”
全環節手續一員緊盯,推行“雙承諾雙服務”“一對一”專人專班包保、“一企一策”定向跟蹤服務和手續幫辦代辦服務,真正做到“雙隔離”,讓企業潛心做好安評、環評、能評等“自己的事”。全過程調度一令齊發,街道8名班子成員、35名機關干部對31家規上企業實行全過程包保,通過遍訪企業,深挖企業產品、產量、產值等情況,安排專人負責跟進,做到數據有人管、有人看、有人報、有人審,嚴格按照既定指標保持增速。密切跟蹤服務,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做到既“眼睛向外”引活力,確保新增項目落地強增量,又“眼睛向內”挖潛力,推動金澳科技、永安藥業、方圓鈦白等企業在行業精耕細作、增資擴建;在企業培育方面創新謀劃、深挖潛力,通過主體裂變、規下企業升規等方式扶持企業做大做強。全鏈條問題一策解決,堅持問題導向,靠前服務,切實掌握企業“急難愁盼”問題,找準穴位、對癥開方、因企施策,完善企業“知困紓困”臺賬,把“問題清單”變“履職清單”,把“企業的事”當作“自己的事”,確保項目招得來、落得下、實施好。
龍灣鎮
拼搏趕超 乘勢而上
多措并舉打好招商引資“組合拳”
今年以來,龍灣鎮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,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,科學謀劃,多措并舉,全鎮經濟形勢穩中向好。一季度呈現出速度加快、效益提高、后勁增強、平穩運行的特點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7.58%,新增入庫項目15個,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4.65%,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5.02%。
強化經濟監測,夯實投資底盤
堅持“日跟蹤、周調度、月總結”的方式,幫助企業協調解決要素保障、生產經營等難題,切實提高經濟運行質量。圍繞簽約落地、開工入庫、在建提速、竣工投產等環節,今年已完成簽約項目4個、億元以上開工項目1個、在建項目8個、投產項目2個。
與此同時,重點培育壯大“四上”主體,常態化抓好“三庫”建設,將目前有發展潛力的8家企業納入培育庫,上半年可完成全年商貿業、服務業凈增任務。
盤活資產資源,推行全民招商
近年來,龍灣鎮將盤活閑置資產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。湖北微生元投資5200萬元盤活原建筑公司建設年產300噸植物免疫蛋白項目;綠龍包裝投資4300萬元盤活原鑫財商貿建設年產1000萬套泡沫保溫箱項目。
充分發揮龍頭企業“1+N”帶動作用,確保服裝企業資源共享、訂單互補,實現“抱團取暖”。成功簽約供應鏈項目4個,總投資額4.2億元,其中森馬集團、太平鳥集團、艾爵倫服飾與佳興服飾已達成協議,李寧公司與忠順制衣成為戰略合作伙伴。
全面激發各村居、鎮直單位招商引資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,利用“天南地北龍灣人”收集優質招商信息,部分信息已轉化為招商成果,營造全民招商的濃厚氛圍。
助企紓困解難,賦能產業升級
鎮黨委班子成員對重點項目和企業進行包保,做到政策直達、回應及時、協調快速、跟蹤服務,全力配合做好龍灣220kv輸變電工程項目征地、拆遷等工作。協助國投電力等新能源項目進行選址,解決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6個村的民調問題,保障項目建設高效快速推進。
堅持“服務好現有企業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資”工作理念,采取“領辦、幫辦、代辦”的方式,積極幫助企業解決項目前期手續、落實扶持政策。領辦佳興服飾土地續期問題,為昌貴水產技改項目爭取政策支持,幫辦忠順制衣申請稅收返還優惠政策,代辦微生元一期項目土地過戶。
升級改造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。助推昌貴水產投資5400萬元對魚糜車間提檔升級,引進智能化生產線,提高企業產能;湖北農業發展集團投資4600萬元與紅億生態合作,新增智能溫控、自動喂料等系統;龍灣遺址公園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項目投資4800萬元已完成環湖路修建、鄭家湖生態修復,正在建設游客服務中心、基址展示館提升工程。
竹根灘鎮
勇擔使命 搶抓機遇
為鄉村全面振興奠定扎實基礎
竹根灘鎮立足特色農業鄉鎮實際,全力打造“兩經濟四平臺”,努力推動全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一季度,各個項目進展順利,各項指標完成了既定任務。
塑造“兩經濟”,增收致富添渠道
鎮黨委政府穩妥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,盤活土地資源,發展適度規模經營,實現群眾增收、集體增資、主體增利、農業增效。共流轉土地4.42萬畝,占全鎮耕地面積的56%,土地流轉款3036.58萬元/年。
整合閑散資源,發展庭院經濟。按照“小規模、大群體,小產品、大產業”的思路,引導農戶利用閑置零散土地發展庭院經濟,以散種統銷、產銷對接等方式拓展營銷渠道。目前,吸引了320余戶農戶簽訂“庭院經濟”合作協議,協議面積190余畝,協議保底收益可達4000元/畝。
打造“四平臺”,現代農業現雛形
打造電商直播平臺。充分發揮竹根灘籍“網紅”多、返鄉意愿強的優勢,積極對接“三江鍋”、李紅衛曉飛歌等返鄉發展“網紅經濟”。目前,李紅衛曉飛歌團隊依托群聯村村部,注冊成立湖北豆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打造電商直播平臺,推廣竹根灘特產、培訓帶貨主播。
打造農商物流平臺。積極與市農發集團對接,策劃在三江村建設集農產品集散中心、江漢平原蔬菜產供銷一體化平臺、特色農產品產業博覽會展中心于一體的農商物流平臺。
打造教育研學平臺。積極對接省農發集團供應鏈公司,利用沙街小學閑置的校園場地,建設集教育、文化、科普、體驗于一體的教育研學基地,依托豐富的鄉村文化資源和特色產業優勢,推動形成“研學+農旅”新業態,已達成初步合作意向。
打造產業服務平臺。在漢江大橋邊王拐村建設集分揀包裝、冷藏保鮮、倉儲運輸、初加工于一體的倉儲保鮮冷鏈設施,搭建為經營主體提供農技服務、農機服務、氣象服務、倉儲物流、產品銷售于一體的產業服務平臺,讓經營主體訂單共享、資源互調、技術互助,提高特色農產品定價權,形成產業集群,提升產業效益。
當好“店小二”,全力服務強保障
圍繞營商環境做好安全保障。一季度,累計為全鎮27家經營主體解決生產經營問題34個。針對經營主體擔心農產品在收獲季節被盜的問題,整合“一村一輔警”、民兵隊伍、群眾志愿者等力量,組建了14支治安巡邏隊,在收獲季節開展24小時值班值守和常態化治安巡邏,切實保障經營主體的收獲安全。
圍繞用工需求做好勞務保障。為切實解決經營主體用工難和土地流轉群眾務工難的“兩難”問題,組建了30支勞務隊共2608人,并組織衛生院開展免費健康檢查和緊急自救互救培訓,一季度實現務工1.3萬人次,工資收入141萬元。
圍繞基地建設做好設施保障。聚焦經營主體基礎設施“資金投入大、回報周期長”的困境,整合300余萬元項目資金用于完善基地的溝、路、渠、橋等產業基礎配套設施,同時,積極引導村級集體資金向產業配套設施投入,集體資產向經營主體出租,通過“以租代建”緩解經營主體資金壓力,持續提振經營主體信心。
市招商服務中心
拼搶沖刺 爭先進位
為加快建設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貢獻力量
今年以來,市招商服務中心緊扣“發展第一要務,招商第一要事”主題,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,取得了較好成效。
在氛圍營造上“求突破”
大員上陣帶頭招商,市主要領導召開了2次專題招商引資會,先后4次率隊赴廣東、福建、江西等地對接企業,其他市領導圍繞牽頭產業鏈開展外出招商7批次,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切實扛起招商主體責任。激發主動爭先意識,通過每周通報《招商快訊》、審核招商考察報告等,對各地各部門招商引資情況進行晾曬評比;持續發動宣傳攻勢,聯合《潛江日報》、潛江新聞網開辟“潛江招商”專欄及特色招商宣傳板塊;創新采用“新媒體+招商”網絡宣傳模式,分期、分產業推介我市投資優勢、重點產業等內容。全市“走出去”185批次,“請進來”272批次,提交考察報告38篇,對接信息273條,轉化在談項目130個。強化招商隊伍建設,高質量舉辦全市招商引資專題培訓班;開辦12期線上招商引資大講堂系列培訓。
在主攻方向上“開新局”
全市簽約項目95個,合同引資243.6億元。在紡織服裝產業上,搶抓紡織服裝產業轉移和“潛江裁縫”回流機遇,出臺《支持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“十三條”措施和支持中倫·云尚智城服裝產業發展五條措施》及高規格舉辦潛江—廣東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對接會,成功簽約了森馬股份、依萱時代服裝、前線服飾等63個項目,推動中倫·云尚智城產業園向滿園方向發展;在光電子信息產業上,深挖在潛投資項目擴產增效,對接了晶瑞三期、中巨芯二期、北旭PHS樹脂生產線、孚諾林半導體用可熔性氟聚合物等項目;在食品家具產業上,依托現有企業以商招商,引進了潛投科技食品智能加工設備、澤瑞食品中央廚房等項目;在化工新材料產業上,依托豐富的基礎化工原料及合規化工園區平臺,引進了綠冷精細化工、今越新材料等項目;在現代服務業上,聚焦城市功能補短板,重點引進了武商生活廣場項目,圍繞四新經濟業態,培育高質量發展增長點,對接了唯品會總部經濟、京東科技平臺靈活用工經濟等項目。
在服務保障上“下狠勁”
加強項目包聯,針對重點項目建立包聯機制,對企業反映的問題,做到件件有回音、事事有落實,確保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有序銜接、高效推進。優化項目服務,深入實施工業項目招委會、規委會、土委會“三會合一”,項目落戶審議周期縮短一半以上,及時下達項目督辦函,督促地方政府嚴格落實“雙隔離”“四個一”工作要求,全生命周期服務項目建設。積極主動對接指導地方政府為企業申報政策兌現事宜,截至目前,“不見面”為長飛信越、北旭電子、安井食品等14家企業辦理政策兌現18批次,兌現資金4628.21萬元。強化考核督辦,提高項目質量、簽約、開工在招商引資考核體系中的權量,督促各單位不斷提升招商工作質效,深入實施“每月通報、雙月簽約、季度拉練、半年結賬、年度考核”工作機制,定期晾曬招商工作成績,倒逼各地各部門爭先創優、加壓奮進。
(來源:潛江日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