潛江新聞網訊 9月2日,記者來到老新鎮棉條灣村,只見300多畝紅高粱長勢喜人,一串串高粱穗顆粒飽滿,遠遠望去,層層疊疊的紅高粱,猶如天邊的晚霞,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
“高粱全身是寶,高粱籽可以賣給酒廠釀酒,高粱秸稈可做成精美編織品,高粱穗還能做成耐用環保掃帚,一‘粱’可以三用?!狈N植戶黃海清樂呵呵地說,這是他種植高粱的第4年,看情形今年也是一個豐收年,畝產至少400公斤。
然而不久前,黃海清還是一副愁容,連續一個多月的干旱讓他的心每天都揪著?!把劭粗鸵搅耸斋@的時節,田里肯定是不能缺水的,好在村里及時抽水,緩解了旱情?!秉S海清告訴記者,幾天前的一場秋雨讓他的心徹底踏實下來。
棉條灣村地處東荊河畔,有300多畝灘田,每年都是種植西瓜、花生等農作物。由于成本投入高,人工投入大,碰到極端天氣幾乎是顆粒無收,農戶叫苦不迭。根據村里的實際,該村“兩委”引導村民加大調整調優產業結構力度,堅持把“一鄉一特”“一村一品”作為產業發展助農增收的重要途徑來抓,通過建立健全產銷對接機制,帶領村民規?;N植釀酒高粱,有效激發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。
“第一季種小麥、油菜,第二季再種高粱,一田兩收可以增加不少收益?!秉S海清介紹,他家除了高粱地,還有一個蝦池和20畝水稻田,平時有空還可以去打打零工,一年下來收益還不錯。
“每畝高粱大概投入600元,平時僅需施肥、除草就可以,打藥都是飛防?!痹摯妩h支部書記鄒華明介紹,由于成本投入低,管理簡單,農戶種植高粱的積極性非常高,目前全村已有100多戶種植戶,村里實行統一購種、統一管理、統一銷售,每畝收入1600元不成問題。
“5月中旬種植,再過半個月就可以收獲了,我們已經聯系好了外地一家酒廠上門收購?!编u華明說,接下來,村里會繼續以調整產業結構為抓手,加大半夏、蝦稻、高粱等種植面積,為村民增收致富注入新活力。(來源:潛江日報)